3月4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,提出要加快5G网络、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。截至目前,13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,其中8个省份公布了计划总投资额,共计33.83万亿元。“新基建”概念迅速走红,特别是有关5G建设,成为了业内业外都在关注的话题。工信部在3月6日召开了加快5G发展专题会,研究部署加快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。各大运营商和铁塔公司一把手都出席会议,并表态将全力加快5G建设。一时间,5G成为了“新基建”的“领头羊”。可以说,“新基建”是当前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,扩大内需、提增长、稳就业最具可行性的措施之一。而且,与2008年不同的是,此次大规模投入基础建设主要集中在信息通信产业,对未来持续释放新型产业的增长潜力,加速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有着关键和积极的意义。因此,有人比喻“老基建”是搭骨骼,“新基建”是塑肌肉。
国家希望通过大力推广5G建设,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。从长期看,以5G为代表的新型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不但能进一步拉动信息消费,还将为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支撑,驱动互联网创新由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变,助力社会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。从短期看,5G建设的投入也非常巨大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,到2025年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.2万亿元,5G网络建设还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以及各行业应用投资,预计到2025年将累计带动超过3.5万亿元投资。所以,5G成为“新基建”的“领头羊”是必然。
但从最近业界有关5G建设的讨论可以看出,大家关注的焦点都在运营商今年的5G建设规模究竟能扩大多少,运营商究竟能拿出多少真金白银投入到5G建设中。“新基建”之下,压力开始全部集中到了运营商的身上。
3家运营商和铁塔公司都明确表态今年将积极加快5G建设,为实现网络强国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。但问题在于,运营商表态归表态,5G建设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,而且当前仍处疫情之下,进场建设等方方面面都面临着许多困难。针对现阶段及未来如何更好地加快5G发展,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提出的5点建议值得国家相关部门和产业界重视并采纳。
一是加快推动5G产业链在标准、设备、终端等方面的成熟度;二是帮助协调进场施工问题;三是进一步探索5G商业模式、减少巨额投资带来的经营风险;四是5G作为国家数字基础设施,需要更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;五是通过市场机制推动5G建设。这5点建议若将其中任何一个展开讨论,都是大话题——既有对当前5G建设面临的挑战考虑,也有对未来5G如何健康发展的深入思考。这5点建议是当前“新基建”热潮下,冷静且理智的思考,更有助于5G的长远发展。
毋庸讳言,各方目前加快5G建设的论调,都是各取所需的结果,从大的立场来说没有问题。但在热炒的情况下,5G建设不要沦为“新基建”背景下运营商的“独角戏”。5G发展需要多方协力,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政策导向问题。5G领衔“新基建”,政策环境是关键。当下,中央出台了有关5G发展的大政方针,但具体到各地方,真正落实了才算真功夫。
目前,全国各地各级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5G发展政策。面对当前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,各级政府应充分落实相关政策,形成政策工具箱,支持各类5G企业充分利用政策环境,确保5G网络建设好、应用好。最近通信世界全媒体就“新基建”下的5G建设采访了许多专家,专家一致认为,5G发展需要有长远的战略部署和综合的政策工具支持,谁战略思路正确,谁政策工具运用得好,谁就能在新一轮互联网革命中占据先机。面对疫情影响下的新形势、新任务,各级政府只有因“地”施策,充分释放政策红利,形成5G政策工具箱,才能将5G的发展快速转化为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。